貝殼財經訊(記者黃鑫宇)7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正式發布《北京市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意見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其中,關于“深化資本市場全要素全鏈條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動北京證券交易所(即北交所)債券市場建設、REITs(即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發行、與香港交易所(即港交所)互聯互通以及紅籌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等方面改革盡快落地。
事實上,關于北交所與境外證券交易所的互聯互通等相關工作思路,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曾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上首度公開介紹。自此之后,這方面的話題就持續引起市場關注。
彼時,周貴華在談到實施市場對接戰略時表示,將加強與境外交易所合作交流,研究探索互聯互通機制,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2022年12月,在第25屆京港洽談會金融合作專題活動上,北交所總經理隋強也表示“建立北交所與港交所之間的跨境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具備基礎條件。”
幾乎同期,2023年1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赴港團組與香港財庫局座談交流,討論如何在京港多年緊密交流合作的背景下,加強兩地在財富管理、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互惠發展,促進港交所與北交所加強合作。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亦提出,隨著兩地金融市場發展愈趨緊密,加強港交所與北交所的合作,將是京港金融合作發展的重大機遇。
北交所與港交所之間的合作,果然在2023年年中有成果“落地”。
6月29日,北交所與港交所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隋強與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聯合宣布:京港兩所將推出“北+H”兩地上市安排。
即根據備忘錄,北交所和港交所將支持雙方市場符合條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對方市場申請上市。此外,兩所還將在項目課題研究、市場推廣、人員培訓交流、投資者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
“‘北+H’兩地上市模式的落地,是之前‘A+ H’(指內地和港股市場)和‘三+H’(指新三板和港股市場)模式的延伸,是我國金融對外開放和北交所國際化進程的最新成果體現”。資深新三板評論員周運南就此曾如是向記者解釋。在他看來,此舉將提升北證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功能和交易機會,并促進北證A股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本次“北+H”兩地上市安排更多集中在上市、發行層面,但兩市場之間交易流通環節的互通可能性,即未來的“京港通”,卻始終被業內所關注。“北交所境外合作的‘一小步’,(或許就是)未來‘京港通’‘京倫通’的‘一大步’。”某業內人士表示。
而對于后者,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上月底,即6月30日上午,北京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殷勇會見了到訪的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即倫交所)集團首席執行官大衛·施維默。席間,殷勇表示“歡迎倫交所集團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擴大在京投資和業務布局,與北交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等機構探索更多合作機會”。